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贾珺)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酒泉市,辖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敦煌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人口105万人。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深入推进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酒泉在服务保障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为重要。
酒泉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义战鹰介绍说,酒泉市文化底蕴深厚,全市有文物古迹1393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莫高窟、汉长城、锁阳城、悬泉置、玉门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数量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敦煌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交相辉映。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首站就来到敦煌,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赋予了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使命。
10月17日至18日,记者参加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活动。两天时间里,记者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新闻工作者行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聆听跨越千年的声音,触摸厚重的汉唐文化底蕴,充分感受到了酒泉大地上唱响丝路文明曲、“引得春风度玉关”的新时代经济文化繁兴的豪迈气象。
聆听敦煌艺术 找到文化自信
翱翔千年的飞天,其优雅俏丽的身姿在时空中穿越沧桑;满面尘土的佛陀,在幽暗的洞窟中依然保持着笃诚向善的微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敦煌注定就是一个博大而幽深、显赫又独立的存在。其丰富的宗教艺术、繁复的历史演变、独处黄沙的落寞与繁华、超越千年的沉重与曼妙,使她散发着令人着迷惊叹、无与伦比的魅力。
10月17日上午,记者走进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介绍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的主题电影《千年莫高》和展示精美石窟艺术的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沿着张骞走过的路,中国丝绸被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千年莫高》用极富感染力的电影语言,呈现敦煌莫高窟延续至今1600余年的历史文化背景。《梦幻佛宫》是全球首部以敦煌石窟艺术为表现题材的超高清8K数字球幕电影。影片以虚拟漫游的形式对莫高窟不同历史时期最具艺术价值的7个洞窟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
据工作人员介绍,《梦幻佛宫》是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核心的展陈内容,这种用球幕电影手法展示璀璨绚丽的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全球范围内属首创。500平方米超大球形银幕、超广角鱼眼镜头拍摄的180°超视角逼真画面以及全方位立体声音响效果,令人恍若置身于一个个异彩纷呈、如梦如幻的洞窟之中。
游人在排队参观敦煌莫高窟。贾珺/摄
走出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后,多位参观者对记者说:“球幕电影展现的精美的塑像似乎触手可及,绚丽的壁画近在咫尺。以这种视角展现美轮美奂的佛国世界,带给我们极为震撼的视觉盛宴和艺术享受。”
观看完两部影片后,记者来到莫高窟参观。驻足第17窟前,记者陷入沉思。该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间,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坐北朝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被道士王圆箓所发现,内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绢画、刺绣、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故又被称为“藏经洞”。“藏经洞”的发现,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一门永久性的学问——敦煌学,就靠着这个洞穴建立,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为破解其中的历史文化密码耗尽终生而从不言悔。
走入建于北魏时期的莫高窟第257窟,记者们认真欣赏窟内精美的塑像和壁画。该窟的南壁、西壁、北壁都绘有故事画。此窟的连环故事画,是莫高窟开窟以来的全新构图形式,是敦煌壁画故事中的经典之作,对此后莫高窟佛教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其中,西壁绘着大名鼎鼎的“九色鹿王本生故事”。讲解员告诉大家,“九色鹿王本生故事”依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共有八个情节,生动表现了人物的神情和内心活动。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天平阳光副总编刘吟秋在参观后说:“从小就听过关于九色鹿的故事、看过九色鹿的动画片,今天看到了九色鹿故事的壁画,心情非常激动。”
刘吟秋对记者说:“莫高窟蜚声海内外,我一直对莫高窟非常向往,以前看过许多莫高窟的资料、纪录片,今天有幸进入洞窟,亲眼看到了饱满华美、境界宏大、想象自由、情感浪漫的彩塑和壁画,感觉极为震撼,真为祖国灿烂的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在敦煌,在莫高窟,找到了文化自信。”
铸就戈壁“蓝海” 打造绿能基地
“过去,沙漠、戈壁是发展的劣势;如今,在‘双碳’目标下,成了优势。”“新能源是甘肃的新名片”……10月17日下午,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活动走进敦煌光电产业园,与现场的新闻工作者一样,记者被眼前的新能源发电场景所震撼,大家纷纷为甘肃新能源点赞!
深秋时节的敦煌光电产业园,光伏电站的发电板一望无际,仿佛是戈壁上的一片“蓝海”。在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园区,上万块定日镜排列成阵,以环绕之姿拱卫着圆心260米高的吸热塔,将太阳光芒摄入塔顶的吸热器,绽放出夺目光芒。
敦煌光电产业园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园区。贾珺/摄
“太震撼啦!”当车辆驶进敦煌光电产业园时,车上的记者们透过车窗玻璃发出感慨,“百闻不如一见!为我国能源事业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
走近定日镜矩阵,记者们纷纷选取角度,拍摄图片和视频。
据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共有12000面定日镜,每一面有115平方米。夏季最高日发电200万度,冬季最低可发电120至130万度。而且,这种太阳能发电装备正常天气具备24小时发电能力。
据介绍,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是我国首个百兆瓦级国家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也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装机容量最大、吸热塔最高、储热罐最大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记者了解到,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为点式聚焦集热系统,利用大规模自动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场阵列,将太阳光精准反射到吸热器上,加热吸热器内的熔盐到540℃至560℃,将高温的熔盐进行储存,再通过高温熔盐与水进行热交换,产生高温高压的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
“光热电站对于电网的功能就像火电站一样,电网需要多少电,可随时调控水泵流量,增减发电量,助力电网调峰调频。”现场讲解员说,“更重要的是,光热电站的用能和产能全程绿色。”
记者了解到,目前光热电站正在甘肃多地加快建设。据国家电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统计,截至10月17日,甘肃省新能源累计装机达到601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近64%,新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均排名全国第二。
同行的河北经济日报社融媒体编辑部主任苏浩军说,第一感受就是震撼,这也是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速崛起的具体展现,这是我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实实在在的成绩,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追忆峥嵘岁月 感悟奋进力量
深秋的酒泉瓜州,金风送爽、碧空如洗,广袤辽阔、气象雄浑的塞外风光跃然眼前。10月18日,全国主流媒体酒泉调研行的记者们走进瓜州县,感受这片土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波澜壮阔的历史文化。
瓜州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瓜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文物古迹众多,县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古城遗址、自然景观形成了集大漠风情、古城石窟、户外徒步、丝路研学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贾珺/摄
调研团首站来到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瓜州(原安西)县,是红西路军与国民党马步芳部队作最后一场殊死拼战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决策蘑菇台、攻打安西城、突围王家屯、激战白墩子、浴血红柳园等革命遗址,凝结了西路军将士理想信念不动摇、战斗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强敌面前不畏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重点展陈1937年3月14日西路军石窝山(今肃南县)分兵游击、4月24日—26日安西最后一战,最终400余名将士成功突围到达新疆学习新兵种技术等艰苦卓绝的历程。
“千余名红军战士在冰天雪地中整整43天爬冰卧雪、翻山越岭,终于在牧民的帮助下,走出了祁连山,为革命保留了火种,谱写了红军战士英勇不屈的英雄壮歌。”参观完纪念馆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王丽玲表示,追忆峥嵘岁月,重温那段历史,我们从中汲取到奋进的力量。
见证历史变迁 厚植民生本色
千年城阙,百年寂静。位于瓜州城东的锁阳城遗址作为世界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是扼守丝路交通咽喉的要塞,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西夏古城之一。10月18日下午,记者随同调研团走进戈壁深处的锁阳城遗址。
当戈壁荒漠中出现巨大的残垣断壁的遗址时,所有的同行记者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叹。瓜州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锁阳城始建于西晋,唐武德五年设瓜州,西夏时设立西平监军司,自西夏军队撤出后,城废至今。主要遗存包括锁阳城城址、塔尔寺遗址、锁阳城古垦区和古渠道遗迹、锁阳城墓葬群等4个方面的遗迹。它保存了中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水利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遗址。贾珺/摄
锁阳城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当中的遗产点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2016年入选“2015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景区”。
锁阳城遗址展现出的是一种雄浑与沧桑之美。记者们在交流时说,“走进遗址区,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残存的城墙、烽火台,恍惚间,让我们仿佛感受到先民在这里生活的气息。苍茫壮美中,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和坚韧肃然起敬。
瓜州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近年来,瓜州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不断推出务实有效的举措,打造生动鲜活的发展场景,让初心使命落地落实,让百姓幸福生活触手可及。
2018年底,瓜州县28个贫困村全部脱贫,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9年,全县累计减贫8193户33430人,以实绩书写了摆脱贫困、逐梦小康的恢宏篇章。近年来,瓜州县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人才兴县”三大战略,乡村产业蓬勃发展。2023年,瓜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 2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瓜州正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阔步向前,以民生为底色,奋力书写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瓜州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