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10月12日上午,北京市委宣传部的品牌活动“名家领读•寻古”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活动《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非遗民俗文化》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行。
全民阅读,对于塑造民族精神、提升民族素质、推动民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在国内阅读风气越来越浓,国民阅读量逐年增加。民族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沉淀于历史的长河,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当天上午,“全民阅读——名家领读”活动首次走进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参与活动的著名作家、学者,他们与广大读者分享民族文化与非遗文化的阅读心得与体悟思考,共同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深刻感悟非遗民俗文化的魅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文化学者、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崔岱远与读者分享了北京城市文化和北京人的民间习俗,通过其自己的生活经历带领读者感受了老北京民俗文化,阐释了中华文化多源一体的当代体现。
北京阅读季“优秀阅读推广人”、古琴项目非遗传承人徐红梅女士对明清古琴文化的研究有很深造诣,她分享了自己对明清古琴文化的理解、讲解古琴与诗词、情感以及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现场弹奏了古琴曲《流水》。当清澈明快的旋律响起时,现场数百名观众无不凝神静听行云流水般的旋律,似欢泉于山涧鸣响,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作家、学者,鲁迅文学院原院长王彬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解读了文学名著《红楼梦》,重点讲解了《红楼梦》中所展现的清初年间北京的民俗文化,曹雪芹通过描写民俗活动塑造人物形象、借助民俗文化展示人物性格与命运变迁。
著名风筝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传承人孙贺分享了“北京扎燕风筝”制作技艺以及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故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北京金牌阅读推广人侯磊分享了北京胡同生活和地域文化。
现场活动结束后,前来参加的活动几位观众对记者说:“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非遗民俗的独特魅力。希望这样的活动多举办一些,以更好地厚植中华文化传统,让民族精神的根脉在文化的土壤里越扎越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