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5月上旬,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海洋与渔业局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效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推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聚焦产业链重大质量瓶颈问题,联动实施质量、标准、品牌强省战略,坚持系统观念、问题导向、聚焦重点、分类施策,充分释放质量基础设施效能,深入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行动,明确到2025年底,力争质量赋能行动覆盖企业全省累计达3000家,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建成一批国内领先、具有引领力的质量卓越产业集群,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彰显,“链长组织、链主引领、链员协同、基础支撑、技术赋能”的质量强链工作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新格局基本形成。《实施意见》还围绕绘制产业链地图和质量瓶颈图谱、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点线面提升、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对建圈强链的支撑性、强化质量政策激励约束作用4大方面部署了12项重点工作任务。
绘制产业链地图和质量瓶颈图谱方面,要求各设区市选取3—5个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从各级政府质量奖获奖(参评)企业、福建省争创国家省市三级政府质量奖滚动培育与发展计划(2023—2025年)组织中选取“链主”企业。指导“链主”企业深入开展价值链、供应链评价分析,摸清产业链上下游结构、地域分布、企业构成等情况,厘清区域重点产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和质量瓶颈,确定产业协同质量提升的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关键指标,从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基础设施、质量品牌等方面,分级分类形成重点产业链地图和质量瓶颈图谱。
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点线面提升方面,聚焦关键环节,推动开展重点产品质量阶梯攀登,瞄准国内外先进标准和优质产品,实施标准比对、技术验证、比较试验,推进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实现新能源汽车、纺织鞋服、特色农产品等福建省重点产业的产品执行标准和关键质量指标比对提升。畅通产业发展,着力构建覆盖全链条、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健全合格评定体系,加强产业链供应链质量一致性管控。开展团体标准培优工作,从标准制定、标准应用、标准评估和标准宣传等方面推进团体标准的高质量制定和广泛应用。推动面上提升,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发挥福州、厦门、泉州等沿海地区质量变革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区域内支柱产业质量升级,培育形成质量发展比较优势。
在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对建圈强链的支撑性方面,强化产业计量赋能,加快推进福建省现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开展科研攻关和测试服务,促进产业计量测试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开展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加快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研制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交换和标准有效衔接,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形成“检测中心+创新中心”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鼓励检验检测机构主动服务各地主导产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发挥质量认证“拉高线”作用,重点布局有机产品、绿色建材产品、民宿服务等高端品质认证领域,鼓励认证机构关注高端化发展需求。
在强化质量政策激励约束作用方面,深入实施品牌强省战略,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工程。指导首批入选参加“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的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各类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激发产业链中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内生动力,支持组建产业链品牌联盟、指导各地打造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域品牌,适时开展品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形成商标品牌带动、企业壮大、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助力产业链再造和价值链提升。强化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加快建设福建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平台,推动风险监测站点转型升级,加强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推进产品质量社会共治“生态圈”建设。健全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第二版)实施,提升通用型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精准性。深化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赋能行动,引领质量提升行动推向深入。依托“闽质通”平台和质量技术领域科技特派员体系,有效推动全省系统各级技术机构形成合力,打造立足福建、面向全国的“闽质通”品牌。通过平台整合,全面强化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平台服务要素协同,从面上打造管家式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