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健康
敬老养老助老说消费 | 吉林通榆:打造“一体四养”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
2023-10-26 15:47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李洪涛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李洪涛)10月25日,深秋的吉林省通榆县满目金黄,景色宜人。傍晚,苏公坨乡农牧村养老服务大院内锣鼓喧天、唢呐阵阵,老人们来到大院内扭起了东北大秧歌,欢笑声飘向广袤的田野。近年来,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老年人切身利益,为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养老需求优先,将养老事业发展作为民生工作重点,努力开创农村养老大院综合养老服务工作,建立起共建“食养”、探索“文养”、打造“康养”、构建“德养”的“一体四养”农村养老新模式。

农村养老大院的老人们跳起欢快的舞蹈。资料图片

强化制度保障

通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陆续出台了《通榆县关于推进养老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通榆县生活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方案》《通榆县社区食堂建设方案》等文件,支持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制度保障。通过顶层设计,落实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产业发展、社区养老、农村养老、监管原则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等,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养老机构建设工作,通榆县委县政府在《2022年通榆县政府工作报告》中高度肯定了民政局关于构建“一体四养”养老模式取得的成果,并在2023年工作规划中,确定了在全县新建5所3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作为竭尽全力办好8件县级民生实事之一。

据通榆县民政局局长李志凌介绍,该县下辖8镇8乡、17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8.16万,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4.1万人。2019年以来,通榆县整合投入各类资金548余万元,通过新建或依托符合条件的农村场所改建等方式,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综合性农村养老服务大院25个。发动村党员干部、包保部门干部以及志愿者3支队伍,为老人提供持续服务。结合农村养老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设置服务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增强养老服务的科技与信息化支撑,力争用2到3年时间,新改扩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80个,达到行政村覆盖率62%的目标。

建立“一体四养”农村养老模式

通榆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荀光辉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榆县以农村养老服务大院为载体,整合“孝老餐厅”“采摘园”“一村一景”“爱心超市”等服务功能,逐步建立起共建“食养”、探索“文养”、打造“康养”、构建“德养”的“一体四养”农村养老模式。

老人们在养老大院食堂享用丰盛的午餐。资料图片

共建“食养”。为满足农村老年群体多样化服务需求,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吃饭难题,截至目前,通榆县已开办运营“孝老餐厅”18家,与农村养老服务大院陪医送药、代购物品等服务互为补充,有力保障了农村生活困难老年人饮食健康安全。

探索“文养”。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向海乡复兴村、向海乡大房村着力打造“绿色+观光+采摘”于一体化的采摘乐园,推动向海旅游形成百花齐放的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充分发挥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等作用,讲解村屯发展史、旅游历史,激励后辈奋发图强,在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同时,丰富老年人生活,增强他们的价值感和存在感。

打造“康养”。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通榆县打造了“一村一景”“文化小广场”“休闲农家乐”等乡村休闲旅游特色景观。在文娱景观旁就近选址建设农村养老服务大院,扩展老年人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空间。通过组织开展广场舞、东北大秧歌、棋王争霸等活动,引导老年人忙起来、动起来、乐起来。

构建“德养”。通榆县提档升级爱心超市,以“小积分”激活“大德治”。双岗镇长青村等部分爱心超市设在农村养老服务大院内,老人们通过相互照料、积极参加公益和村屯环境卫生治理等活动获得积分,使用积分兑换商品。

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结合实际积极落实惠老优待政策,通榆县先后出台《关于创建“孝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通榆县关于持续深化“孝老餐厅”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开发光伏收益劳务岗推进乡村文明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农村养老大院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为全县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榆县合理运用省民政厅福彩公益金、养老服务资金和县级土地资源建设农村养老服务大院。通过发展产业、“三资”清理清收等措施,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农村养老服务大院运转提供强有力的经济保障。

持续加大对农村老年人的关怀力度,将老年人优待政策纳入全县民生工程建设,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专门开发设立“孝老公益岗”,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人员保障。

责任编辑:赵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