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近年来,城市定制型医疗保险“惠民保”成为保险业重要业务领域,其参保人数和保费规模均大幅增长。然而,随着近年来政府愈加强调提高赔付率“让利于民”,加之“惠民保”产品本身潜在的带病投保等问题,业内对于“惠民保”这样一款普惠型保险产品的可持续性产生更多担忧。
围绕“惠民保”业务发展的痛点问题,多名保险业内专家在4月12日由腾讯微保、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2023普惠医疗保险行业论坛”上表示,政府部门、保险公司、第三方机构应形成合力,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共创共建“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路径。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我国有必要继续大力发展普惠保险,让保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提升人民群众总体的保障水平。对于“惠民保”,可以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提升业务经营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周延礼认为,“惠民保”不仅需要找到产品成本、服务质量、可持续能力间的平衡点,还需提升数字化、特药服务、健康咨询等能力,发展“智慧医疗+商业保险”模式。而科技平台方,应充分发挥便捷高效的线上化运营能力,提升用户获得感和信任感的全周期服务能力,助力普惠保险找到高质量发展路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孙洁认为,改善“惠民保”参保率、提升普惠性是实现“惠民保”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孙洁看来,按病种支付模式的“惠民保”产品形态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参保率,按医保“以收定支”的原则可以稳定赔付率。按病组支付模式的“惠民保”能够有效缓解基金分配不均和过度医疗的问题,同时能够将更多病组纳入赔付,使年轻群体和健康体更有获得感,从而提升参保率。
“未来,惠民保应在主流险种之上,进一步实现人群细分和险种创新,满足多元化需求或是惠民保发展的大趋势。”复旦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说。
在地域差异下,各参与方如何持续提高参保率?与会专家提出,“惠民保”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筹资可持续和支付可持续,产品价格、政府参与、客户体验、平台服务是影响参保的关键因素,在赔付增长压力下,积极引入保险科技,产品精细化管理将成各保险机构的必备能力。对于“惠民保”渗透率已达80%—90%的部分地区,运营时尤其考验产品设计、系统搭建、营销推广、客户理赔乃至健康管理等综合化能力,这需要保险科技赋能,有效提升惠民保运营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