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近日,由新华网、中国食品辟谣与科普联盟联合主办的“中国品牌 强国有我”中国品牌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品牌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也是质量强国的内在支撑。新华网副总裁杨庆兵在致辞中表示,对于企业而言,打造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成为企业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品牌建设能够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原司长高延敏在座谈会上表示,在质量强国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角色不可或缺,中国企业责任重大且任务艰巨,企业是开展品牌建设的主体,所以一定要重视品牌的培育,珍惜中国品牌,不断扩大本土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要从国家的大局着眼,摸索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塑造的培育经验,真正为国家的强国发展做出贡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优秀品牌在不断成长壮大。随着大众对民族品牌的热情空前高涨,给予了中国品牌很大成长空间的同时,互联网时代不良信息对品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互联网谣言四起,信息来源多样化,消费者难辨其中真伪。
“在信息获取便利性大大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信息甄别和信息筛选的困难,特别是一些谣言经过各种包装甚至伪装后进行传播,误导公众、诋毁竞争对手,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中国社会科学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建议,对于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行为的治理,需要各方为中国品牌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消费者对于国潮越来越拥护,‘国潮’是什么概念?就是本土的文化自信。中国的品牌更懂中国消费者,产品的品质和服务也做得越来越好。”在知名品牌专家李光斗看来,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就是品牌自信,中国品牌通过开放式创新不断提升信心,通过更加优质的品质和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建武分享了他对“品牌发展的原动力”的一些思考。他认为,品牌发展之路从根源来说就是要创新,创新是以产品的创新为基础和核心,没有产品创新的品牌难以走得长远。因此企业要在产品端、功能、质量等方面把工夫下到,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中国式创新,要依靠先进科技驱动创新,要以先进文化引领创新。
在沙龙座谈环节,嘉宾们各抒己见,展开深入交流。张永健表示,品牌的成长需要有好的舆论环境,但不是不能批评、建议,而是要公正客观、实事求是。李光斗认为品牌是一个全球化的概念,品牌创新不能固步自封,要用开放式的心态来对待。高延敏建议,企业打造品牌要紧跟国家政策,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宋建武建议企业想要在品牌方面实现中国式创新,需要在高性能、高品质、高知名度等方面多做努力。
高质量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内在支撑,更是品牌强国的内生动力。如今,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在加快品牌建设、塑造品牌优势,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彰显品牌力量。与会嘉宾纷纷表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信心、笃行不怠,推动中国品牌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