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消协动态
山西省消协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
2023-03-16 12:09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冯铁飞

中国消费者报太原讯(记者冯铁飞)3月14日,山西省消费协会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2022年,山西省各级消协组织全年共接待来访和咨询75800人次,受理解决消费者投诉26148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800余万元。3月14日,山西省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并综合2022年投诉咨询受理情况,总结了消费投诉热点。

预付式消费办易退难。主要问题有:中小型企业仍是被诉主体,教育培训成为预付式消费投诉的主要行业;办卡手续不规范,故意不签订书面合同、不提供收费单据或发票;交费容易退费难,商家失联跑路或设置各种障碍拖延消费者退费退款;店铺易主“后人不理前账”,不履行此前协议、承诺,或者设置不合理消费限制;转卡收取高额手续费。

食品类投诉居高不下。主要问题是:销售的食品存在过期、变质、有异物、缺斤短两、“三无”食品、非法添加食品原料等问题;线上购买的水果腐烂变质,有的商家拒绝更换;食品包装标签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网销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和功效夸大等。

房地产纠纷痼疾难除。房屋质量问题既有墙面开裂、地面空鼓等“显性”问题,也有卫生间渗漏、地暖破裂等使用后才能暴露的“隐形”问题。不符条件强行交房,逃避违约责任。开发商强制捆绑销售。精装修房配套家电产品交房时已过或快过“三包”期,开发商拒绝承担“三包”责任。交房时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补差价问题引发纠纷。楼盘烂尾或开发商跑路,导致消费者“房财”两空。

网络消费乱象频发。主要问题在于:在线销售产品质量难保证。网购产品货不对板,宣传与产品质量不相符等仍是投诉重点,而“直播带货”更是“重灾区”。“数字藏品”、抽奖式盲盒等新消费问题乱象丛生。在线生鲜电商服务不规范,商品变质腐烂、破损、异味等问题频发。外卖食品的加工环境、原材料质量把控、食品包装物、配送过程等管理不到位,由此导致外卖出现异物、质量与宣传不符等投诉不断。

家用服务质量难保。主要问题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网上买的商品,收到的产品没有相关认证,不符合广告宣传、产品说明所表明的质量状况。售后问题,串货电器厂家不履行三包,不按约定履行送货或安装维修义务。客诉渠道不畅、处理不及时,无法联系商家、拖延处理、置之不理、态度差。智能产品配套服务不到位,软件无法使用、售后维保难、零配件不足等问题逐渐增多。消费者购买的延保服务难以兑现。安装维修服务差、收费混乱。

汽车消费暗藏“猫腻”。主要问题是:二手车交易套路深。如故意隐瞒或更改真实行驶里程、维修记录、事故记录等信息,或未尽到核查义务,以次充好。以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商家不履行购车合同条款、不按承诺日期交车、订金不予退还等;设置条款指定发生纠纷应向公司总部所在地法院或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限制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加重异地维权成本。质量售后问题频发。如汽车在保修期内发动机、变速箱、中控设备、刹车系统等核心部件出现故障;新能源汽车在质保期内出现电池衰减故障、续航里程缩水、电路系统故障、售后服务差等问题。

“新冠”保险遭遇套路。主要问题有:宣传容易赔付难。一些保险公司为吸引投保,宣称核酸阳性即可赔付,消费者实际感染后又设置苛刻条件不予理赔。为拒赔玩“文字游戏”。有的保险公司以消费者确诊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而非“新冠肺炎”为由不予赔付。逃避赔付责任。有些保险公司通过下架相关保险产品、保险理赔员失联、客服电话不通等方式故意逃避赔付责任。

医疗美容问题严重。主要问题有:过度营销,虚假广告制造“容貌焦虑”。以各种网络搜索、“种草笔记”、网友分享成功案例、刷单炒信、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推广营销。价格混乱,收费项目不透明,存在强制消费或捆绑式消费。机构资质和医生资质未公示或虚构。四是服务项目和承诺无书面合同,售后无保障,消费者维权难。

定制家装违约不断。主要问题是:合同中重要事项约定不清,出现以次充好、质价不符、违约赔偿等问题难以追责。不按约定时间送货、安装,商家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拖延退款。定制家具存在色差、尺寸不相符,出现质量问题商家不予换货或保修。设计图纸、样板房效果与实际效果差距较大。

物业服务投诉不减。主要问题有:物业公司履约不到位,服务维修不及时,或无故拖延。物业服务收支不透明,公示栏形同虚设。物业企业与开发商互相推卸责任,业主权益难保障。

2023年,山西省各级消协组织将加大力度,主抓重点问题,牢牢把握“一切为了消费者”的原则,优化投诉调解机制,围绕“提振消费信心”消费维权年主题,创造更加放心的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