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守正创新 奋进红木新征程”为主题的第13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峰会在苏州举行。与会嘉宾通过主题分享、论坛对话等,助力红木企业锁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
“包括红木家具在内,几乎没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的身影。”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认为,数字赋能将驱动传统家具制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一批智能制造、智慧设计及服务和“红木云”“红木家具云”的品牌企业,将形成产业新动能的支柱板块。另一方面,借助网络支撑、平台协同、上线入云等营销创新,红木家具将变得“一点就通”。
面对消费需求对企业生产制造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大,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程路建议企业用好大数据,为客户提供柔性定制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独特优势。
对红木家具行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在于传承精品红木家具的生产品质。从发布的2022年度红木家具行业及企业十大新闻看,红木企业参与到“标志性文化传世工程”国家版本馆建设、参与浙江省运会火炬设计制作等,通过工艺和设计上的创新,解决了项目中遇到的生产制作难题,充分呈现出中华木作的文化价值与工艺品质。
红木产业是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复兴的重要一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红木家居消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随着国内中产阶层迅速增长,高品味的消费需求必然不断扩大。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大国匠心》栏目策划人林伟华表示,近年来行业层面推动红木融入主流的举措越来越多,红木企业的数字化、品牌化意识也不断加强。此外,在经历了木材涨价、产品同质化、环保升级等一系列发展压力带来的行业洗牌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红木企业的迫切愿望。
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红木分会会长吴劲松表示,红木产业大而强的企业少,在社会印象中一直存在“低小散”“水太深”等负面形象。国家林草局于2021年派遣红木产业发展现状调研组赴六大红木制品主产区,调研产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接下来将通过编撰红木年鉴,帮助产业破解发展难题,推动主流社会从正面接受红木产业。
古往今来,红木家具以其含蓄、沉静、大气的艺术特征和榫卯、雕刻、打磨等精湛结构与技艺受到人们喜爱,收藏和使用者遍布全世界。“红木家具传承至今归功于一群务实的能工巧匠。”东阳红木企业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在论坛上建议,红木企业要用务实的精神改善行业现状,呵护好自身品牌,共同为产业代言。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没有消费数据支撑的开发都是赌博,未来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化。
深圳家具研究开发院院长许柏鸣则认为,高的质量指标只有在高端市场才是必须,通过在独特性、功能性、美感等多方面上的创新,为产品植入全新附加质量项,才能支撑起更高的品牌价值。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彭亮建议,红木企业要从原来的“制造型、材料型、产品型”转变为走“生活型、美学型、设计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红木家具先天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要在当代为中国式美好生活做出提案。
峰会还邀请了7家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红木企业参与见证《大国匠心&大国精品》艺术红木家具传世工程,以期促进红木行业从业者与榜样为伍,推动社会进一步关注红木艺术精品,了解认识红木工匠、红木行业的历史地位与社会贡献。(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