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新春走基层|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01-09 23:02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尹训银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尹训银)2023年1月4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了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该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总面积1660平方公里,人口93万人,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费县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2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GDP371.9亿元,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亿元。

据了解,费县是革命老区,先后被评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全国首批“中国红色地标”。费县自然生态秀美,宜居宜业宜游,先后获评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0.07岁,被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秘书处命名为“世界长寿之乡”;现有5A、4A级景区3处,是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山东省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强县。费县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坚实。全县规上工业企业643家,其中税收过亿元企业7家;现有木业企业1.4万余家,年纳税24.2亿元,带动近19万人就业,被评为国家火炬木基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

深加工带来大效益

1月4日下午,记者跟随中共费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高云野来到了新庄镇亮丽佳食品有限公司,在这里,一条条生产线正在快速运转,一根根经过精心晾制的薯条被包装完整。老板徐明亮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拥有生产线5条,主要从事红薯、紫薯、山楂、板栗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像现在,收购比较多的是红薯,特别是一些品相不佳不好直接售卖的,我们都按照1元多的价格收购进来进行深加工。”据了解,该公司带动周边10余村红薯销售3000吨,年产值达2700多万元。

费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存在销售单一、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数量不足等问题。如何提高农业附加值?该县积极大胆探索并延伸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努力最终交出了一份农产品深加工的精彩答卷。去年以来,费县又把“补链、强链、延链”作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计划的关键点,规划建设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孵化基地,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通过生产车间租赁补助、先进设备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推动农产品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孵化基地入驻了好唛哆食品、蒙强食品、宽厚农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企业就地建立了优质原料供应基地,生产的产品涵盖了甘薯、山楂、葡萄、板栗、西红柿、蛋鸡养殖等15个产业链条,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山东丽果丽乡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农业开发、科学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该公司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千层蛋糕(榴莲)生产厂家之一。在激烈的竞争中,公司牢牢把握市场发展动向,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通过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各地批发商、各大超市,把产品销到全国各地,让全国的榴莲爱好者都能品尝到真正美味的榴莲肉深加工制品。在该集团公司旗下的好唛哆食品(山东)有限公司,负责人翟传龙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孵化基地向记者介绍说:“入住孵化基地,我们的生产车间、生产设备以及各种冷藏保鲜设施,政府都为我们提供了最大扶持。”翟传龙说,“有了政府的帮扶,我们将更多精力放在技术改进和产品研发上,像这款千层的抹面模具就是我们研发的专利,使用它工人的抹面效率可提高3倍,目前我们还有2款新品也马上要上市!” 

榴莲千层饼加工现场。尹训银/摄

“产业振兴需要好的产业项目支撑带动,农产品加工企业孵化基地的落地有效破解了传统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的难题,也带动了我们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加速集聚。”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续利民说。当前,费县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思路,丰富产品类型,县域农产品加工企业正蓄势腾飞,农产品加工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网络化销售水平不断提高。

标准助企促发展

木业是费县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费县木业历经30多年的发展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全国三大木业基地之一,年加工胶合板约2000万立方米,占全国产量的10%左右。近几年受疫情冲击,国际形势紧张出口困难,环保、安全、人工成本多重瓶颈制约等多重压力,传统的“铺摊子”式发展难以为续,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费县市场监管局运用标准化杠杆,扎实开展“百城千业万企”对标提升和“标准助企”活动,以点带面引导木业企业对标、采标、制标、用标,固化创新成果,助力产业升级。

日前,“沂蒙绿创”气凝胶涂覆多功能板项目进入关键节点。因气凝胶涂覆多功能板系企业自主研发,且产品结构与传统的胶合板并不一致,所以无法套用现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企业急需制定企业标准,确定关键指标,通过新产品认定并进行试产。费县市场监管局急企业之所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企业标准化需求。一是明确“标准化+专利”的导向。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产品生产的关键指标、生产工艺,确定试验方法,形成标准框架,并进行国家专利的起草和申报,目前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二是确定标准框架。制定了《气凝胶涂覆木质阻燃板》等4项企业标准,提高产品辨识度;三是科学确定关键指标值。气凝胶涂覆技术是企业的核心技术,通过对气凝胶涂覆板和普通室内家装板的检测结果比对,对企业忽略的和缺失的指标联系检测机构确定数据。在指标确定中不一味追求“高大上”,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和论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监督抽查等方面,让标准既能“拉高线”又能“接地气”。标准的实施帮助企业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指标控制难点,降低了过程损耗,对比实施前等外品率降低7%,综合成本降低10%,预计年产生效益1500万元。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让企业能够在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通过新产品认定,将技术标准转化为生产力,克服了疫情对项目建设的不利影响,目前已与浙江等地客户签订1.2亿元订单,解决了企业实际困难,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亲情旅游引客源

沂蒙山天蒙旅游区地处沂蒙山山脉东段,是沂蒙山旅游区的核心景区和重要组成部分。沂蒙山旅游区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是红色革命老区,是著名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还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和东夷民族的核心生活集聚区。

作为山东省国资委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在沂蒙山天蒙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天蒙公司依托“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沂蒙山的绿色生态资源,综合运用“旅游 + ”的开发理念,全面构建新时代“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大沂蒙山旅游目的地。先后被评选为2013年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省服务业重点项目、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2016年山东省服务名牌,2017年山东省最受欢迎的文化旅游景区,2018年山东省国资委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

天蒙山旅游景区。尹训银/摄

下一步,景区将继续增加旅游吸引物,完善景区配套,提升景区游线,重点建设天蒙温泉康养小镇、全国最长客运地面缆车、玻璃漂流、民宿酒店、自驾车营地等休闲度假产品,使旅游区实现从观光游到度假游,从1日游到2日游,乃至多日游的转变。力争到2023年,把沂蒙山银座天蒙旅游区建设成为引领山东、示范全国、世界知名的大沂蒙山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李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