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二十四节气 | 寒露:菊有黄华 万物收与藏
2022-09-29 09:51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冯铁飞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冯铁飞)10月8日,农历九月十三,时至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如果说白露是由炎热转到凉爽,那么寒露就是从凉爽到寒冷的拐点,寒露也是一年当中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指的是寒露过后,露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

农事:丰收在即

当路边的草木还凝结着露珠的时候,任富贵就起床踱着步子拐到村子南边的稻田公园,看着满目金黄的水稻,他难掩喜悦地轻抚稻穗,“又是一个好年头,好光景!”

任富贵是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花塔村村民,他告诉记者,“每到寒露节气,就是水稻的灌浆期,灌浆期结束就把田里的水排掉,接着就是晒田准备收割。”

9月25日,记者在花塔村的稻田公园放眼望去,阳光下几百亩稻子发出金灿灿的光芒,每一株都直起腰,又沉甸甸地低下头,仿佛在向人们分享即将丰收的喜悦。

太原市晋源区的稻田公园。冯铁飞/摄

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花塔村位于太原市西南面的龙山脚下,邻近晋祠景区,因村内曾有隋开皇年间所建华严塔而得名。晋祠水稻也有1400多年的栽培史,因“七蒸不烂、味美而殊”而享誉三晋,素有“北米之最,皇家贡品”的美誉。宋代范仲淹在《晋祠泉》中用“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描绘晋祠稻田的盛产景象;北宋诗人欧阳修则用“晋水今人并州(太原的古称)里,稻花漠漠浇平田”的诗句盛赞太原水稻;清代,晋祠大米曾长期用作贡品。上世纪90年代,由于环境、水质等原因,晋祠大米退出人们的视线。进入21世纪,太原市晋源区采取各种举措恢复试种晋祠水稻,近年来,晋源区已形成规模种植,品质也逐年提高。

截至目前,晋源区赤桥村、花塔村、王郭村等10个村相继恢复种植晋祠大米,种植面积已达3300余亩,昔日汾水流曲、荷花映日、稻香四溢的诗情画意农耕图已重现晋阳大地。现在的晋祠大米可以卖到每斤8元,成了当地农民的致富法宝。

游玩:赏菊逢时

陶渊明在诗《饮酒•其七》中写道:“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寒露时节,在我国北方地区,正是赏菊登高、饮酒庆丰收的日子。

晋祠公园的菊花。冯铁飞/摄

菊花是太原市市花。太原人喜爱菊花,是因其不畏严寒,寒霜季节仍然继续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

9月27日,“第十九届晋祠菊花文化节”在晋祠公园启幕。记者在晋祠公园看到,菊花搭配千姿百态,有的展位把菊花搭成树的造型,在古建筑的衬托下,显得古色古香;有的则把菊花做成动物样式,活灵活现;有的则将菊花摆在流水边,在潺潺的水声中怒放……这些菊花让深秋的晋祠庄严古朴又不乏时尚。游客在每个菊花展位前驻足流连,或拍照,或视频,或直播,热闹而喜庆。

每年的菊花展都让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为营造喜庆祥和的氛围,目前,太原市国庆摆花暨第32届菊花展也已基本完成布展。街道旁、公园里,360余万盆(株)鲜花映红“锦绣太原城”,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深深祝福。届时,游客和市民可以欣赏到更加绚丽多彩的花卉。

其实不仅仅是太原,从祖国东北的沈阳、长春,到华北的鄂尔多斯,再到华中的武汉、开封,一直到西南的丽江等城市,国庆期间都会举办形式各样的菊花展。

饮食:多润少凉

9月26日一早,记者来到太原市玉门河公园,公园内的荷花已大多凋谢,仅剩零星几朵,荷叶也已开始发黄,绿色的或已风干的莲蓬挺立在荷叶间,预示天气已凉,深秋已至。

寒露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明显下降,早晚温差加大,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在注意饮食平衡的基础上,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在太原,秋冬季节养生,莫过于喝上一碗热腾腾的头脑,再吃上几个烧麦。“头脑”是太原特有的一种传统小吃,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头脑”又名“八珍汤”,是由黄芪、煨面、莲菜、羊肉、长山药、黄酒、酒糟、羊尾油配制而成,外加腌韭菜做引子,特点是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的作用。这个小吃在太原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大饭店、传统早点店基本都有“头脑”供应。

深秋时节,柿子已经成熟。冯铁飞/摄

另外,秋季时节,果蔬丰收,选择比较多样化。此时,建议大家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熏烤等食品,多吃应季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调节生活节奏和生活环境,防止过度疲劳,戒烟戒酒。

文化:古建添彩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意即山西的地上文物异常丰富。截至目前,山西省现存古建筑28027处,其中,元代及元代以前木结构建筑509处,占全国80%以上。而山西省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占全国第一。

袅袅晨色中,深秋中的山西古建筑或露出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与秋色溶为一体,让人不由感叹中华民族神奇高超的建筑艺术。在木建筑中,最早的当属朔州市应县的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建在4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是现存世界最古老最高大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不管你是走到晋北的大同、朔州,还是山西腹地的太原、榆次,抑或是晋南的运城、晋城,每个城市都有为数不少的山西古建筑,令人目不暇接,沉浸其中。

9月22日,山西省第八次旅游发展大会工作会议在运城市召开。今后,山西省将以“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坚持全域旅游理念,推动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三晋大地壮美的自然景观更富神韵、厚重的历史文化尽显魅力。

责任编辑:赵英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