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
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显成效
2020-09-16 14:04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作者:聂国春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    9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举办“金融支持保市场主体”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一级巡视员毛红军在发布会上表示,在监管引领和各项政策共同支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改进风控模型和业务流程;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调动基层人员积极性,逐步建立完善了“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并取得明显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0.8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62%。其中,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3.9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9.2%;有贷款余额户数2397.16万户,较年初增加285.23万户,阶段性实现增速和户数“两增”目标。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新发放此类贷款利率为4.25%,较好地体现了降成本的“头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郭新明介绍说,为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南京分行会同相关部门推动银行机构有效落实尽职免责制度,调动基层行和一线人员“敢贷”的积极性;建立健全银行机构外部和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银行机构“愿贷”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创新技术、产品和业务模式,提高银行机构“会贷”的专业性和“能贷”的可持续性。

  在毛红军看来,银行基层机构和人员惜贷、不愿意贷是因为不划算,绩效低或者没绩效;惧贷、不敢贷的原因在于不良率高、怕问责。“敢贷、愿贷”主要是机制问题,“能贷、会贷”则更多是能力问题。要对小微企业做到“能贷、会贷”,核心就是对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提出要求,包括人才、技术、产品、信息等多个方面。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严宝玉表示,为打消银行顾虑,助力“敢贷”,成都分行牵头建立了“天府信用通”平台,向银行、企业免费开放,共享工商、税务、电力等53类信用信息14亿条,注册企业达到6.9万户,银行累计查询量达到96.2万次。同时,在四川全省实施“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计划”和“个体工商户‘金融甘露’行动计划”,组织开展“三访、三问、三送”活动,督促银行下沉业务重心,通过访店、访企、访园区,走进无贷企业开展首贷培育,着力解决“不会贷”问题。针对个体工商户量多、面广的特点,成都分行还推动金融机构制定符合个体工商户的金融产品共计399个。比如,针对餐饮行业、地摊经济和农家乐等推出的“烟火贷”“商摊贷”和“农旅e贷”等,取得明显成效。1-7月,全省新增首贷企业2.5万户;四川省贷款同比增加1168.8亿元,创历史新高。

  引导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一直是监管政策的一大特点。毛红军介绍说,今年以来,银保监会从信贷投放、资本监管、不良容忍、尽职免责、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差异化的鼓励支持政策:一是资金端的差异化,通过引导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中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优惠;二是内部考核差异化,要求商业银行把普惠金融指标在其分支行绩效考核的权重提升到10%以上;三是针对不良率高的问题,实行风险管理的差异化;四是针对“怕问责”,实行尽职免责的差异化。毛红军表示,这些差异化引导政策和要求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中,均设有专门指标进行考核,以监管的“指挥棒”引导督促银行建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

责任编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