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消费•电商
生鲜电商平台化能否替代满屏APP
2020-05-07 10:02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王小月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以往买生鲜商品还是会去超市或市场挑选。”90后消费者葛宾说,近期在手机下单会多买一些,避免频繁下楼取货。

  受疫情影响,“宅经济”爆发,从手机下单购买生鲜商品成为新常态。2019年下半年不少生鲜电商企业因资金链断裂难以为继,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覆盖生鲜电商业务的企业开始被盘活。前置仓、mini小店乃至大卖场,哪种业态更受消费者青睐?

  生鲜前置仓靠补贴能否留住客户

  4月21日,根植于华东地区的生鲜前置仓企业“叮咚买菜”正式进入北京市场。《中国消费者报》在北京市角门东里社区看到,多名叮咚买菜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推广,新人大礼包及“0元券”发放也吸引了不少中老年用户,用户可以0元换购蔬菜、牛奶、水果、鱼虾、肉类等各种生鲜商品。

  今年以来,生鲜商品手机下单,线下无接触配送到家(小区门口)的服务模式呈现爆发式增长。线上买菜不再是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丰富的中老年用户也成为线上买菜的用户群体之一。

  数据显示,阿里本地生活春节期间,60后用户线上买菜的订单量翻了四倍;每日优鲜今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期间,40岁以上用户增加了237%;美团60后、70后用户分别以36.7%、31.5%的占比成为外卖新客增长的主力;饿了么平台外卖生鲜的50岁以上的用户,环比节前增长了2.3倍。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采访时表示,疫情期间大多消费者选择“宅家”做饭,这也加快了生鲜电商被消费者接受的过程。以前很多消费者习惯到实体店买菜,疫情期间出门不便,生鲜电商在此期间销量暴涨,每日优鲜、盒马鲜生等平台一度出现商品售罄的情况,促使消费者开始尝试不同的平台,这也让不少企业看到机会。

  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国人网购生鲜的习惯已经养成,超6成用户网购生鲜每周1次以上,但目前还没有能够真正“称霸”市场的生鲜电商。

  在叮咚买菜进京前,市场上已有每日优鲜、盒马、多点、苏宁小店等平台提供网上买菜服务,进京一年之久的美团买菜也开始不断扩张,当前的生鲜市场已形成群雄逐鹿的局面。叮咚买菜此时进京,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据《中国消费者报》了解,叮咚买菜在京首批开设的18个前置仓,分布在回龙观、双桥、青年路等社区,未来还将不断开设新的前置仓达到全城覆盖。

  前置仓与传统门店不同,只做手机App售卖,用户无需上门,只要在手机上下单,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据了解,当前前置仓业态已覆盖全国40多个城市,服务家庭用户逾3000万。

  随着前置仓模式的发展,4月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发布了《前置仓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为进一步推动前置仓新兴业态的有序发展提供了标准规范。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楚东介绍,该标准对前置仓业态发展过程中三个主要问题有了明确规定,一是经营模式以线上下单,线下配送或预约到站自提方式向顾客提供商品,服务站不得直接进行售卖交易。二是业务范围以包装生鲜食品为主,服务站内不得进行食品现制现售。三是卫生管理和防疫要求更加严格、常态化。

  然而,近几年,居民对于生鲜的消费习惯,始终没有太大改变。数据显示,2013到2018年,生鲜电商平台的渗透率分别为0.36%、0.59%、1.29%、2.02%、2.97%、3.8%。

  在疫情期间,这一局面虽然有所改变,但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仍然有到商超、菜市场购买生鲜商品的需求,仅依靠前置仓前期大量补贴来吸引客户,并不是长远之计。

  前置仓与实体店不是替代的关系

  生鲜是复购率最高的品类,高复购率、高毛利吸引了不少企业入局。虽然有可观的利润空间,但也是电商中门槛最高的品类,面临着供应链改造复杂、资金需求量大、损耗率难以控制、时效性要求高等挑战。

  今年3月,盒马方面称,2020年盒马的前置仓业务(即盒马小站)将全部升级为盒马mini,这意味着未来盒马将取消前置仓模式,并将盒马mini的规模扩大到全国范围。

  侯毅曾公开表示,前置仓虽然可以低成本快速复制,但是难以兼顾成本和效率,不可能盈利。相反,盒马mini包含了前置仓的所有优点,同时填补了线下体验不足的痛点,是社区生鲜电商的终极模式。

  对此,赖阳认为,前置仓和小店两者并不矛盾,是互补的,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生鲜订单往往是小订单高频次,无数的小店深入社区,成本降低,不需要大量远程骑手,甚至步行就可以送达,布局离消费者更近的终端点是一种趋势。

  赖阳进一步表示,开店要进行店铺运营,涉及到运营成本、店铺租金、员工成本等诸多因素,消费者现场购买频次高,同样成本也会提高。前置仓使得消费者冲动购买欲望下降,但响应速度快,比起开店成本更低。当前不少老旧小区没有开店的条件,这也给前置仓企业创造了条件。

  顺丰较早进入物流领域,是当今的物流巨头,但其布局的生鲜品牌“顺风优选”网购商城和便利店却面临大幅亏损和闭店的尴尬。

  赖阳对此表示,配送站和开店不是一个性质。看起来是顺便卖点东西,实际上二者在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很大差距,开店需要面临店面条件、货品销售、员工培训等一系列问题,经营不善会面临高损耗率。

  他举例说,实际开店需要把货品补足,比如消费者下班时要买两个苹果,但你店内不能只有两个苹果,想让消费者愿意二次下单,玲琅满目需要的是成本,绝不是简单地把仓库变成超市。

  平台化或成发展趋势

  对于生鲜这样一个高频刚需品类,算法本身究竟能不能支撑起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是否会影响购物体验?

  “现在绝大部分前置仓企业数据分析基础有限,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缺货,生鲜过保质期,效率不高,没法满足消费需求。”赖阳认为,前置仓需要升级的是通过大数据对区域的需求量有更精准的测算,商品储备要做到更精准,恰恰是消费者需要下单的储备,这样既能降低损耗率,又可以满足消费需求。

  随着手机内存逐渐增大,消费者手机中的App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张明璇说,购买生鲜商品时,她会在多个平台进行比价,就需要下载多个软件或打开相应企业的小程序,时间久了感觉非常不便。“对于消费者来说,下载多个App用来采购,这样非常不现实,最便捷的是生鲜电商平台化,消费者会卸载掉单独的App。”赖阳表示,聚合大量生鲜电商的平台占有率大幅提高,很大程度在于疫情期间,头部企业供应链不足的情况下,消费者需要选择其他替代方案,需要寻找更多电商服务者。

  赖阳举例说明,美团买菜、京东到家这类聚合电商平台会成为一种趋势。实体企业和小的商家有机会进入平台,使得自身推广成本大幅下降。消费者通过平台了解到特价产品信息,也有离家门口最近的供应商报价。通过比价,消费者对于商品信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去选择具备高性价比的商品。这对企业的压力会加大,也会形成品质的竞争。

  不难想象,未来在生鲜电商领域会有多种形式融合,不单单是一家企业拥有所有资源,不同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搭载不同服务。一个实体小店可以搭载其他企业前置仓功能,前置仓可以帮助生鲜门店进行配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王小月)

责任编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