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主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

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护好“心”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
2020-05-25 11:23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作者:高原

  中国消费者报讯 在近日举行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务”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表示,当前疫情防控中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个别地区还有散发疫情或聚集性感染的情况。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后,特别注意的是不能松懈思想、麻痹大意,这是重要的前提,是基本的心理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陈雪峰给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调整心态。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并且对一些行为和生活方式进行必要的改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的《关于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了五个方面20条具体要求,前4条是对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提出的要求,比如说科学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室内多通风、勤洗手、使用公筷等等。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人们做出的行为改变,也是从长期来讲提高每个人的健康素养需要做出的行为改变,是将来生活方式的常态。

  二、要持续关注国家和地方疫情防控举措的新政策。由于疫情发展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疫情防控的举措也会根据发展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随着生产生活秩序的不断恢复,大家的关注点在转移,对于疫情防控相关的政策和信息,可能关注度会有所降低。抓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工作,需要每一个人对疫情防控举措保持一定的关注,这种关注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麻痹或者松懈思想。

  三、一旦身边出现了散发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况,不要过度恐慌。过度恐慌对免疫力有影响,而且可能再次带来非理性行为。应保持理性,按照国家和地方防控举措的要求,积极做好配合,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科学应对。

  目前正值学生有序返校时期。陈雪峰表示,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和家长要密切关注,出现问题要及时干预。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表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要重点关注老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严重慢性病患者等群体,及时提供更多关爱和帮扶,将心理健康服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要以社区为主阵地,引导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下基层开展心理服务,提高基层开展心理服务的能力。此外,还应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开展心理科普宣传。

  数据表明,截至5月14日,仍有5千余名密切接触者处于医学观察中。对于这些人的心理健康服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评估中心主任石川建议,隔离人员应该充分理解隔离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的必然要求,尽快熟悉隔离环境和规则;定期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家人和朋友沟通;安排好隔离期间的生活,规律作息;如果情绪难以疏解,可以寻求心理专家的疏导。(高原)

责任编辑:45